焊工培训的时候会以一些案例来教导电焊机使用中的触电成因: 电焊机功率大,输出电压高,不但大大的浪费着电力资源更蕴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,具有关部门统计,每年由于电焊机而引发的触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600多起,造成巨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。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一般都在60V~78V之间。当人体接触时,由于人当时下雨人体阻值大幅度降低,大约在1500欧,根据公式I=V/R,电流可达到50多mA,足以使人致命。而人体能够承受的电流经验值为小于50mA。 事故案例 某造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,正在船舱进行电焊,因船舱内温度高而且通风不好,身上大量出汗,帆布工作服和皮手套已湿透。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,因痉挛后仰跌倒,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,造成,经抢救无效而。这起事故告诉我们,电焊机二次线电压虽低却足以致命。
常规手工钨极弧焊时焊为左右略送丝控制,焊沿工件坡口或焊缝前进方向的控制,左右摆动的控制,喷嘴与工件距离的控制,根部熔化程度控制,这一控制特别困难,并且要求焊工有一定的操作技能,否则影响根部质量。因此,“内填丝”手工钨极弧焊效果要好。 由于采用较大的间隙,使封底焊缝的背部成形很易做到高低、宽窄一致,特别是水平固定仰焊位置的内凹缺陷。位置的凹陷是不易解决的一个问题。 焊接熔池左右推进可控制焊接层间温度,减少温度剧烈变化,防止各种焊接缺陷的产生。采用适当的焊接收弧方法,收弧时将电弧快速摆动收敛,可避免常见的弧坑缺陷。 熄弧时电弧断开后,将气迅速移至收弧位置保持5-10秒后断气,保护了未冷却的熔敷金属。
焊前准备: 焊前清理:铝及铝合金焊接时,焊前应严格清除工件焊口及焊丝表面的氧化膜和油污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,质量稳定,适用于清理焊丝及尺寸不大、成批生产的工件。可用浸洗法和擦洗法两种。可用、、煤油等表面去油,用40℃~70℃的5%~10%NaOH溶液碱洗3min~7min(纯铝时间稍长但不超过20min),流动清水冲洗,接着用室温至60℃的30%HNO3溶液酸洗1min~3min,流动清水冲洗,风干或低温干燥。 机械清理:在工件尺寸较大、生产周期较长、多层焊或化学清洗后又沾污时,常采用机械清理。先用、等擦试表面以除油,随后直接用直径为0.15 mm~0.2 mm的铜丝刷或不锈钢丝刷子刷,刷到露出金属光泽为止。一般不宜用砂轮或普通砂纸打磨,以免砂粒留在金属表面,焊接时进入熔池产生夹渣等缺陷。另外也可用、锉刀等清理待焊表面。 清理后如存放时间过长(如超过24h)应当重新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