碱性焊条的特点: 1.对水、铁锈的敏感性较大,使用前经300~350℃烘焙l~2h 2.须用直流反接施焊;皮加稳弧剂后,可交、直流两用施焊 3.比同规格酸性焊条约小10%左右 4.须短弧操作,否则易引起气孔 5.合金元素过渡效果好 6.熔深稍深,焊缝成形一般 7.熔渣呈结晶状,脱渣不及酸性焊条 8.焊缝的常、低温冲击韧度较高 9.焊缝的抗裂性好 10.焊缝的含氢量低 11.焊接时稍多
下向焊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中国以来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,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焊接技术之一,各地正在大力推广此技术,很多焊工培训学校也提供了下向焊培训的项目。 焊缝检测: 焊缝表面质量要求: 施焊后的焊缝,按《管道下向焊焊接工艺规程》( SY/T4071-93 )规定,应清除熔渣、飞溅物等杂物,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、未熔合、气孔和夹渣等缺陷;咬边深度≤ 0.5mm ,在任何长 300mm 焊缝中两侧咬边累计长度≤ 50mm ;焊缝余高 0.5~2.0mm ,个别部位(管底部处于时钟5~7 时位置)不超过3mm ,且长度不超过 50mm ;焊缝宽度比坡口每侧增宽 0.5~2.0mm 为宜。 无损检验: 依据 SY4065-93 《石油钢质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质量分级》和 SY4056-93 《石油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》对焊缝进行 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,Ⅱ级为合格。
焊接电弧产生的紫外线对焊工的眼睛和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,因此须做好电弧伤害的防护工作。 (1)焊工操作时,须使用有防护玻璃且不漏光的面罩,身穿工作服,手戴工作手套,并戴上脚罩。 (2)开始作业引弧时,焊工要注意周边其他作业人员,以免强烈弧光伤害他人。 (3)在人员众多的地方焊接作业时,应使用屏风挡隔。 5、清除焊渣、铁锈、毛刺、飞溅物时,应戴好手套和防护眼镜,防止损伤。 6、搬动焊件时,要戴好手套,且小心谨慎,防止划破皮肤或造成人身事故。 7、焊工高处作业时要用梯子上下,焊机电缆不能随意缠绕,要系好安 全带。焊工用的焊条、清渣锤、钢丝刷、面罩等要要善安放,以免掉下伤人。